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,聚酰亚胺加热膜 (Polyimid 薄膜,简称 PI) 不仅能满足各种产品的基本物理性能,而且具有高强度、高韧性、耐磨、耐高温、耐腐蚀等特殊性能,能满足轻、薄、短、小的设计要求,是较种具有竞争力的高温绝缘材料。聚酰亚胺加热膜是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外绝缘体;以金属箔﹑金属丝为内导电发热体,经高温高压热合而成。柔性电热膜具有优异的绝缘强度;优异的抗电强度;优异的热传导效率;优异的电阻稳定性。聚酰亚胺电热膜已成功地应用在风云系列人造卫星,长征系列运载火箭,东风﹑红旗等系列导弹,以及飞机,舰船,坦克,火炮的陀螺仪,加速度表,火控雷达等温控与加热系统中。 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,它已成为电子和电机上游的重要原材料之较。 广泛应用于软板,半导体封装,光伏( 太阳能)能源,液晶显示等电子领域.. 也用于航空航天军工,机械,汽车等工业绝缘材料..
目前,聚酰亚胺加热膜材料制造商已经开发出各种商业高性能PI膜,并且由DuPont和TDCT(Toray-DuPont)开发的新型PI膜,例如Kapton K,E,EN等,具有高尺寸。稳定性和低吸湿性; Kaneka开发了Apical NPI和HP,具有高尺寸稳定性和低吸湿性; Ube将新的PI薄膜Upicel系列商业化,增加了对Upilex的附着力。下表详细介绍了世界主要PI制造商的概况。由于高水平的研发和难度,据统计,目前的PI加热膜行业(杜邦),日本宇部,宇部,Kaneka,日本三菱Gas MGC,韩国SKCKOLONPI和台湾的Taimide等作为主要生产商。 PI加热膜行业市场是寡头垄断的。到目前为止,全球只有少数制造商垄断了这个市场。 Dupont(),Kaneka(中原化工),宇部(Ube Industries),韩国SKCKOLONPI和Taimide(Damai)等主要生产商占据了市场。率分别为43%,31%,10%,8%和7%。
根据聚酰亚胺加热膜在不同终端电子产品中的应用,其厚度规格可分为0.3 mil、0.5 mil、1 mil、2 mil、3 mil和厚膜。手持电子产品,如手机和照相机,使用厚度小于等于0.5 mil的PI,而通用电子产品、汽车、笔和涂层则使用1 mil的厚度进行维修。坚固的盘子需要更厚的皮。2010年聚酰亚胺加热膜市场规模约7000吨(折合产能100万),年产值68亿元。2011年,全球年生产能力约8700吨,年产值约82亿元。在过去的11年里,全球聚酰亚胺热膜生产的年增长率约为10.0%-15.0%。近年来,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各种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趋势,对PI薄膜的需求量迅速增加。到2015年,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吨,1100亿元人民币。显示器和半导体用薄膜的平均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0%以上。从全球区域来看,韩国和台湾市场的增长率将超过15%。